跟标准的监控程序不一样,Nagios可以做些很有趣的事情。与其花费时间玩Quake,为何不花点时间看看这个http://www.nagios.org/docs/hacks...
安装一个分布式监控环境的主旨是要降低整体消耗(CPU利用率等),通过一个或多个"分布"服务器检测并将结果送给"中心"监控服务器来实现这一目的。不少小型或中型的系统将不会用到这种环境,然而,如果要Nagios监控上百台的主机乃至上千台主机(和几倍于它的服务个数)时,这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当用Nagios建立一个分布监控环境时,在中心与分布服务器的配置方面有很大不同。下面将会给出两者的配置并指出在整体上这种配置的影响。先来解释一下这两种位置上不同的服务目标...
"分布"服务器的功能是真正地完成你所划分出一"组"主机的检测工作。这里的"组"定义是松散的-完成基于你的网络情况而自然形成的。在一个物理位置里可能会有若干个"组",这取决于你的网络层次划分,要么因为WAN而划分开,要么因个自独立的防火墙而划分开。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每个"组"里都只有一个运行Nagios的服务器并完成对该"组"的监控检测工作。分布服务器通常上面只安装有Nagios,它不需要安装Web接口,如果不想让它来做也可以不送出通知、运行事件处理脚本或是执行任何其他服务检测。有关分布服务器更详尽的内容将在下面配置中给出...
"中心"服务器的目标是从一个或多个分布式服务器收集服务检测结果。虽然中心服务器偶尔也会做些自主检测,但自主检测更多只是在极端情况下才做的,因而可以说中心服务器当前只做强制检测。既然中心服务器从一台或多台分布服务器收集强制服务检测结果,那它就承担全部监控逻辑的整体输出工作(如送出通知、运行事件处理脚本、判定主机状态、安装并提供Web接口等)。
在研讨配置细节之前,需要了解如何将分布服务器上的服务检测结果送到中心服务器。前面已经讨论过如何提交由Nagios发出的强制检测结果到该Nagios主机(在强制检测一文中有说明),但并没有给出任何关于提交不同主机强制检测结果的信息。
为完成从远程主机提交强制检测结果,特意编写了NSCA外部构件。该外部构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客户端程序(send_nsca),运行于远程主机上并负责将强制检测结果送到指定的服务器上去,另一部分是NSCA守护进程(nsca),它既可以独立地运行于守护服务也可以注册到inetd里作为一个inetd客户程序来提供监听联接。从客户端收到服务检测结果信息之后,守护进程将结果提交给在中心服务器的Nagios,方式是通过在外部命令文件里插入一条PROCESS_SVC_CHECK_RESULT命令,之后跟上检测结果。在Nagios下一次处理外部命令时将会找到这条由分布式服务器送来的强制检测信息并处理它。很简单对吧?
那么如何来配置一台分布式的Nagios服务器?基本要求是一个纯净安装的Nagios,没必要安装Web接口或通知送出服务,因为它们都由中心服务器来完成。
配置的关键差异:
为使网络内的信息充分汇总处理,需要将每个分布服务器上的全部服务检测结果送到中心Nagios服务器。可以用事件处理来报告服务状态的变换情况,但那只是没剪裁的。为强制让分布服务器提交全部的服务检测结果,必须使能位于主配置文件里的强迫型服务obsess_over_services选项并且设定好一个强迫型服务处理命令ocsp_command以在每次服务检测完成后执行该命令。将利用强迫型服务处理命令来从分布服务器向中心服务器送达全部服务检测结果,这中间将利用send_nsca客户端和nsca守护服务(上面已经说明)来进行数据传输过程。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象下面这样定义一个强迫型服务处理(ocsp)命令:
ocsp_command=submit_check_result
这个submit_check_result命令的定义会象是这样:
define command{
command_name submit_check_result
command_line /usr/local/nagios/libexec/eventhandlers/submit_check_result $HOSTNAME$ '$SERVICEDESC$' $SERVICESTATE$ '$SERVICEOUTPUT$'
}
该submit_check_result的SHELL脚本的内容象是这样(用中心服务器IP地址替换里面的central_server):
#!/bin/sh # Arguments: # $1 = host_name (Short name of host that the service is # associated with) # $2 = svc_description (Description of the service) # $3 = state_string (A string representing the status of # the given service - "OK", "WARNING", "CRITICAL" # or "UNKNOWN") # $4 = plugin_output (A text string that should be used # as the plugin output for the service checks) # # Convert the state str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return code return_code=-1 case "$3" in OK) return_code=0 ;; WARNING) return_code=1 ;; CRITICAL) return_code=2 ;; UNKNOWN) return_code=-1 ;; esac # pipe the service check info into the send_nsca program, which # in turn transmits the data to the nsca daemon on the central # monitoring server /bin/printf "%s\t%s\t%s\t%s\n" "$1" "$2" "$return_code" "$4" | /usr/local/nagios/bin/send_nsca central_server -c /usr/local/nagios/etc/send_nsca.cfg
上面脚本中假定已经有send_nsca客户端程序,它放在/usr/local/nagios/bin/目录里,并且把配置文件(send_nsca.cfg)放在/usr/local/nagios/etc/目录里。
就这么多!现在已经算是把一个远程的Nagios服务器配置成为一个分布服务器了。看一下在分布服务器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且它是如何将服务检测结果送到Nagios中心服务器上的(下述步骤与前面的参考图中的数字相对应):
已经看过分布式服务器如何配置,下面回到中心服务器来做配置。为保障集中处理运行,中心服务器通常只在一台独立运行Nagios机器上做配置工作,设置过程如下:
在配置中心服务器时,有另外三件重要的事情要记得做:
很重要的是要么关闭程序层面的自主检测设置,要么把分布服务器里的服务对象定义里的enable_active_checks选项设为0,这将确保自主服务检测不会在一般状况下被执行。这些服务将会以正常的检测周期间隔(3分钟或5分钟等)来重制订计划表,但不会被真的执行。在Nagios运行过程中这种重制订计划的循环会不断地重复,后面我会解释一下为何要这么做。
就这么多,很容易,是吧?
一般意义上讲,中心服务器将只用强制检测方式来做监控。完全依赖于强制检测来做监控的主要问题是Nagios必须依赖于其他东西来提供监控系统数据。如果发送强制检测结果的远程主机宕机或不可达时会怎么样?如果Nagios不自主检测主机服务,它怎么会知道有故障发生了?
幸运的是有办法来处理这种类型的故障...
Nagios支持对服务的检测结果做刷新检测的特性。更多的有关刷新检测信息可以在这篇文档查看。该特性可以在那些远程主机可能停止送出强制服务检测结果的地方提供针对中心服务器提供保护。"刷新检测"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服务检测要么可由分布式服务器以规格化的方式提供检测数据要么由其中心服务器在必要情况下自主地进行检测。如果分布式服务器所提供检测结果被判定"陈旧",Nagios将被配置为自中心监控服务器强制地对那个服务发出自主检测。
那么如何来做呢?在中心服务器上需要对那些由分布式服务器所负责监控的服务做如下配置改动...
Nagios定期地对那些打开了"刷新检测"服务的检测结果进行刷新情况检查。服务对象定义里的freshness_threshold选项指定了服务检测结果应该在何时间内刷新。例如,如果某个服务里这个选项值是300,Nagios将会对当前时间300秒(即5分钟)之前的检测结果判定为"陈旧"。如果没有指定服务对象里的freshness_threshold值,Nagios将自动地计算出一个刷新间隔门限,要么按照normal_check_interval要么按retry_check_interval来计算,这取决于服务当时所在什么样的状态类型。一旦服务检测结果被判定为是"陈旧",Nagios将使用服务定义里check_command指定的命令来执行一次服务检测,这当然是自主服务检测。
一定要记得在中心服务器的服务对象定义里指定check_command选项以便进行从中心服务器发出自主服务检测命令。一般情况下,该检测命令不会被执行(因为自主检测在程序层面被关闭了或者是在服务对象定义里关闭了自主检测)。当对结果的刷新检测功能打开时,Nagios将会运行自主检测命令既便是自主检测被程序层面被关闭或是服务对象里被关闭也会做(自主检测)。
如果无法在中心监控主机上定义出针对服务的自主检测命令(也或许是超出了责任范围),可以在服务定义的check_command选项里设一个只是返回紧急状态的脚本来简单地填补该命令。这有个例子...假定定义了一个名叫'service-is-stale'的命令并在服务对象定义里加在了check_command选项值里,这个定义可能看起来象这样子...
define command{
command_name service-is-stale
command_line /usr/local/nagios/libexec/staleservice.sh
}
这个staleservice.sh脚本在放在/usr/local/nagios/libexec目录下,内容可能是这样的:
#!/bin/sh /bin/echo "CRITICAL: Service results are stale!" exit 2
当Nagios发现并判定服务检测结果是陈旧的并运行service-is-stale命令来做自主检测时,/usr/local/nagios/libexec/staleservice.sh脚本将执行并返回一个紧急状态,通常情况下将会引发送出一个故障通知动作,那么这样就可以知道有故障产生了。
此时已经知道了如何从分布服务器获取服务的强制检测结果,这意味着中心服务器不会用自主服务检测机制来取得结果,但怎么来做主机检测呢?仍旧需要做主机检测,但如何来做呢?
即然主机检测一般可以折中地只做一小部分自主监控(除非有必要一般是不做的),我推荐让中心服务器来做点主机自主检测。也就是说,在中心服务器上定义做主机自主检测,这个与分布式服务器上的相同(一般情况下是完全一样的,就象没有做分布式监控一样)。
也可以使用强制主机检测(阅读这篇文档),在分布式监控环境下也可以利用这一功能特性,但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内在问题。最大的问题是Nagios将无法正确地处理强制主机检测结果里的故障状态(宕机与不可达)。这就是说如果监控服务器上的父子节点关系不同(通常情况下因为所处位置不同会有所不同)时,中心服务将会得到一张错误主机当前状态的视图。
如果真的需要从分布式服务器发送强制主机检测结果给中心服务器,确定要做如下配置:
这个强迫型主机处理命令(ochp)被用于处理主机检测结果,与强迫型服务处理命令(ocsp)的执行方式一样,这个方式在前面已经说明过了。为了保存强制主机检测结果即时更新,还要打开主机的刷新检测的功能开关(这个与前面所讲的服务刷新检测相似)。
本文档介绍几个在几种类型的网络层上实现冗余主机监控的场景。利用冗余主机,可在运行Nagios的核心主机宕机或是一部分网络变为不可达等等情况发生时维持对网络的监控。
先决条件
在用Nagios实现冗余监控之前,需要熟悉以下内容...
样例脚本
本文档里所用脚本可以在Nagios发行包的eventhandlers/子目录里找到。可以修改这些脚本以适合你的监控系统...
场景1-冗余监控
介绍
在网络中这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冗余监控主机的方法,也很初级,它只是对有限数量的故障起到防止作用。为更巧妙地实现冗余监控需要更复杂些的安装配置,更有效的冗余监控是利用不同的网段等方式来实现冗余。
目标
这种冗余形式只是简单实现冗余。把监控"主"机和"从"机针对网络里相同的主机与服务进行监控。一般情况下只是由"主"机把有关故障信息以通知形式送给联系人。希望由"从"机运行Nagios并在如下情况发生时完成把故障通知给联系人的工作:
网络层示意图
下图给出非常简单地网络安装实现的方式。在该场景,假定主机A和主机E都运行Nagios并且都监控全部主机。机器A认定是监控"主"机而机器E是"从"机。
初始化程序设置
"从"机(机器E)初始化它的enable_notifications域是非使能的,这样阻止了它因任何主机与服务问题而送出通知。还要保证"从"机把check_external_commands域使能,这就很容易地实现了...
初始化配置
下面需要考虑在"主"机和"从"机上的对象配置文件差异...
假定已经在"主"机(机器A)上设置好针对图中全部的主机和服务进行监控。"从"机(机器E)也需要做相同的设置,还需要做些额外的配置修改...
注意一点,机器A("主"机)对机器E("从"机)一无所知,在该场景里只是没这个必要。当然也可以让机器A来监控机器E,但这这与冗余监控一点关系都没有...
事件处理命令的定义
需要停顿一下来说明在"从"机上的事件处理命令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有个例子...
define command{
command_name handle-master-host-event
command_line /usr/local/nagios/libexec/eventhandlers/handle-master-host-event $HOSTSTATE$ $HOSTSTATETYPE$
}
define command{
command_name handle-master-proc-event
command_line /usr/local/nagios/libexec/eventhandlers/handle-master-proc-event $SERVICESTATE$ $SERVICESTATETYPE$
}
假定已经把事件处理脚本放在了/usr/local/nagios/libexec/eventhandlers目录里,也可以把脚本放在其他你想放的位置上,但需要对这些例子做些修改才能用。
事件处理的脚本
OK,看一下事件处理脚本的内容...
主机事件处理脚本(handle-master-host-event):
#!/bin/sh # Only take action on hard host states... case "$2" in HARD) case "$1" in DOWN) # The master host has gone down! # We should now become the master host and take # over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monitoring the # network, so enable notifications... /usr/local/nagios/libexec/eventhandlers/enable_notifications ;; UP) # The master host has recovered! # We should go back to being the slave host and # let the master host do the monitoring, so # disable notifications... /usr/local/nagios/libexec/eventhandlers/disable_notifications ;; esac ;; esac exit 0
服务事件处理脚本(handle-master-proc-event):
#!/bin/sh # Only take action on hard service states... case "$2" in HARD) case "$1" in CRITICAL) # The master Nagios process is not running! # We should now become the master host and # take ov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monitoring # the network, so enable notifications... /usr/local/nagios/libexec/eventhandlers/enable_notifications ;; WARNING) UNKNOWN) # The master Nagios process may or may not # be running.. We won't do anything here, but # to be on the safe side you may decide you # want the slave host to become the master in # these situations... ;; OK) # The master Nagios process running again! # We should go back to being the slave host, # so disable notifications... /usr/local/nagios/libexec/eventhandlers/disable_notifications ;; esac ;; esac exit 0
这样会有什么效果?
"从"机(机器E)初始不发通知,因而在"主"机(机器A)上的Nagios进程运行时不会送出任何有关主机与服务的通知。
在"从"机上的Nagios进程将在下列情况时会变为"主"监控状态...
当"从"机(机器E)上的Nagios进程打开了通知开关时,它将送出任何一个有关主机与服务的故障与恢复的通知,在这一点上,机器E扮演着把主机与服务故障通知给联系人的后备冗余的角色!
机器E上的Nagios进程会重新回到"从"机状态,当如下情况发生时...
当机器E上的Nagios进程的通知功能关闭时,它将不会送出任何有关主机与服务故障与恢复的通知。在这一点上,机器E扮演着机器A的把主机与服务故障通知到联系人的后备冗余的角色。当系统起动后,所有这些已经各就各位了!
切换时间差
Nagios的冗余方式并不完善,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在"主"机宕机和"从"机接管之间存在切换时间差。它受如下因素影响:
可以减小切换时间差,通过修改这些内容...
当机器A上的Nagios服务恢复时,同样会有一个切换时间差,完成机器E回到"从"机的运行状态,它受如下因素影响:
监控的冗余监控运行状态的真正切换时间差取决于定义有多少服务、服务以什么间隔被检测和一系列偶然因素。无论如何,这总比没有要好。
特例
有件事需要注意...如果机器A宕机了,机器E将使能通知功能并且接管了故障通知。当机器A恢复了,机器E将关闭通知功能。如果当机器A恢复了但是机器A上的Nagios服务并没有正确地启动起来话,将会有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会有任何主机故障的通知被送给联系人!幸运的是,Nagios的服务检测逻辑会处理这种情况,在机器E上的Nagios在最近一次的处理机器A的状态时,它将发现机器A的Nagios服务没有运行。机器E将会再次打开通知功能并接管对联系人的故障通知的工作。
统计哪一个主机完成针对网络监控的真正时间是很困难的,很明显,可以通过增高针对机器A上的Nagios服务的检测频度(在机器E上配置)来最小化这一时间间隔,另外就完全是偶然因素的,但整体上的"阻塞"时间并不太多。
场景2-失效性监控
介绍
失效性监控与冗余监控相似,但有很少一点不同(冗余监控在场景1讨论)。
目标
失效监控的最基本目标是"从"机上的Nagios机器会在"主"机上的Nagios运行时一直保持空转。如果"主"机上的Nagios进程服务停止(或者机器宕机)时,"从"机上的Nagios将会开始对全部网络监控的工作。
虽然在 While the method described in 场景1里所描述的方法将会在"主"机宕机时不断地收到通知,但会有些毛病。最大的问题是"从"机也会在"主"机在相同的时间里对网络中的全部主机和服务执行检测!如果在被监控主机上定义有很多服务时这会给主机产生额外的流量及负荷。这里有绕开这个问题的办法...
初始化程序设置
在"从"机上关闭自主检测和通知功能,通用修改execute_service_checks和enable_notifications选项来实现。这将使得在"主"机运行主Nagios服务正常的情况下阻止"从"机对主机与服务的检测和送出通知。同时要确保在"从"机上打开了check_external_commands选项。
主服务进程检测
在"从"机上设置一个定时作业(cron job)来周期性地(比如每分钟)运行一个脚本,该脚本用于对"主"机的Nagios服务进行检测(在"从"机上使用check_nrpe插件,同时,在"主"机上运行nrpe守护服务和check_nagios插件),该脚本将检查由check_nrpe插件所返回的结果码。如果返回结果码是个非正常状态,脚本将写入一个切换冗余命令到外部命令文件中以使能通知功能和自主检测。如果插件返回一个正常状态,脚本将往外部命令文件里写一个命令以关闭通知功能和自主检测功能。
通过这么做,将会使得在某个时间内只会有一个Nagios监控进程在真正运行,这比用两次监控网络的方式效率更高。
还要注意的是,没有必要象是在场景1里那样定义主机与服务的事件处理,因为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其他问题
此时已经完成了一个基本的失效监控系统的安装设置,然而,要使它工作更顺畅还有几件事要考虑。
这么设置后的最大问题是,"从"机在其开始监控工作时它并没有当前任何主机与服务的状态信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在"主"机上使能强迫型服务处理命令并且把全部的服务检测结果用nsca外部构件送到"从"机上。"从"机就会在承担监控工作时已存有所有服务的最新状态信息。因为"从"机上没有打开自主服务检测,它将不会自主地运行任何服务检测。然而,它将在必要时执行主机检测。也就是说,"主"和"从"都会在必要时执行主机检测,这不是大问题,因为监控的主要工作大部分是服务的检测。
用户在使用Nagios大型安装模式将会有许多好处,使用use_large_installation_tweaks配置选项。使能这个选项将使Nagios守护程序将进行某些短路以使系统负载更低且性能最好。
当你在主配置文件中使能了use_large_installation_tweaks配置选项,将会使Nagios守护进行做如下变化:
应用了缓存检测机制可以显著地改善Nagios监控逻辑的性能。缓存检测的作用是,当Nagios发现可以利用最近一次检查结果来替代这次检测时,Nagios会放弃执行一次主机与服务的检测。
应用缓存检测机制对于通常的规格化编制的主机与服务检测的性能不会有明显改善。缓存检测只是对于主机与服务的按需检测的性能有显著改善。预定的计划性检测可以确保主机与服务的状态更新规范化,它使得在不久的将来,它的检查结果最有可能被缓存检测所利用。
作为参考,要做主机的按需检测...
要做服务的按需检测...
当Nagios需要做一个主机与服务的按需检测时,它将做一个判定,是否要利用缓存检测结果还是要真的去用插件来做一次检查。这取决于这次主机与服务的最近一次检测结果是否发生于最近的X分钟之内,这里X是缓存主机与服务结果的时间长度。
如果最近一次检测的时间刚好在指定缓存检测结果的时间内,Nagios将会利用最近一次针对该主机与服务检测结果而不会真的去做一次检测。如果该主机与服务的检测没有做过,或是最近一次检测结果的时间超出缓存检测的时间深度,Nagios将会用插件对该主机与服务来做一次新的真正的检查。
Nagios做按需检测是由于它认为有必要及时地知道该主机与服务在那一时间里的状态。利用缓存检测结果将使得Nagios可以认为最近一次检测结果是"足够好用"的当前主机与服务的状态,并且认定真的没有必要再去做一次该主机与服务的重检测。
缓存检测的时间深度告诉Nagios在多长的时间内检测的结果是值得信赖地反应出了当前的主机或服务的状态。比如,时间深度设置是30秒,那么在最近的30秒之内的主机与服务的检测结果就可以被认为是当前的主机与服务的状态结果。
Nagios的可用缓存结果数量与需要执行按需检测次数之比被认为是缓存检测的“击中率”。增加缓存检测的时间深度直到该值等于规格化检测的时间间隔,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缓存检测的击中率到100%。在这种情况下,全部的按需检测都可以从缓存检测的结果中提取,多高的性能改善啊!但是真的么?可能并非如此!
缓存检测结果信息的可信度随时间而降低。高的缓冲击中率需要加长认定为"合法"结果的缓存时间。但各种网络场景变换很快,而且没有任何可以担保在30秒之前处于正常状态的服务当前也是处于正常的。因而不得不取个折中-信任度与速度之间取折中。如果要提高缓存结果的时间深度,就不得不要冒着缓存结果应用于监控逻辑之中信任度降低的风险。
Nagios将最终判定出全部主机与服务的正确的状态,因此即便在缓存中的检测结果相对于其真实情况有可能是不可信的,Nagios也只是会在一个短时间内在不正确信息之下工作。在这么短时间内的不可信状态信息对于管理员是个讨厌的事情,因为管理员可能会收到故障通知但它不久就不再有了。
对于Nagios用户而言,没有一个标准来检验缓存检测的时间深度或缓存击中率是可接受的。有些需要一个短暂的检测缓存时间深度设置和一个相对低的缓存击中率,而另一些则想要更长些的缓存时间和较高缓存击中率(当然会相对低的状态可信度),更有甚者希望完全不用缓存检测而只要100%可信度。测试不同的缓存检测时间窗口大小以及对状态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将只是少数人想做的,他们只想得到在其自身环境下的“正确”取值。更多的信息见下面讨论。
如下的变量将决定用于缓存主机与服务检测结果的时间窗口值,在哪个范围内的检测结果可用于主机与服务的检测结果:
为了应用缓存检测机制达到最高效率,应该做如下工作:
在编制主机规格化检测计划时,可以把主机对象定义里的check_interval域指定一个大于0的值,如果这样做,还应保证将max_check_attempts域设置得大于1,否则会引起一个性能突降,这个性能突降在这篇文档里有说明。
给缓存检测的时间深度取值的一个较好方式是把有多少Nagios的按需检测被执行和有多少是取自于缓存检测结果这两个值做比较。nagiostats工具将提供缓存检测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可以用MRTG绘制图表。样例的MRTG图表见下面,图中给出了缓存中取结果次数与实际执行检测的次数。
上述监控安装运行而产生图示的事先设置有:
第一张MRTG图表显示了有多少规格化计划主机检测与实际做了多少缓存主机检测的比较。在这例子中,每5分钟平均会有53次主机检测,其中有9次是按需主机检测(占到检测总数的17%);
第二张MRTG图表显示了沿时间轴上会有多少缓存主机检测结果产生。在这例子中,每5分钟平均会有2次缓存主机检测;
记住,缓存检测只是对按需检测起作用。基于图中的每5分钟的平均值,可见Nagios是每9次应做的按需检测中有2次是使用缓存检测结果。这看起来不多,但图中只是给出了一个小型的监控环境的结果,考虑到2比9就是22%的性能提高的话,就会明白将会在一个大型监控环境下将会显著地改善性能如果把主机检测的时间深度加大的话会提高缓存结果的击中率,但也会同时降低了缓存主机状态信息的可信度。
一旦有了几小时乃至几天的MRTG图表,就可以看出主机与服务的检测中有多少是插件执行而有多少是利用的缓存结果。利用这些图表信息来调整缓存检测的时间深度以适合当前环境,不断地利用MRTG图表来监视缓存检测时间深度变量对缓存检测统计在时间维度上的影响情况,并在需要的时候清掉重新来过。
状态“追踪”是个并不通用的功能特性。使能了它,即便是主机与服务的状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也可对状态检测的结果产生日志记录。当对部分主机与服务开启了状态追踪功能时,Nagios将会仔细地监控这些主机与服务并记录下任何有关的检测结果的输出内容。可见,这对于日后分析日志文件很有帮助。
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在主机与服务的状态与最近一次的检测结果发生变化时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日志记录。只有很少情况例外,这是个规则。
如果对部分的主机与服务使能一种或多种的状态追踪功能,Nagios将在本次检测结果与前一次检测有差异的情况下产生输出结果的日志记录。下面例子中有八次连续的服务检测,看看有什么差别:
表 9.1.
服务检测号 | 服务状态 | 检测的结果输出 | 通常日志 | 有跟踪的日志 |
---|---|---|---|---|
x | 正常 | RAID array optimal | ||
x+1 | 正常 | RAID array optimal | ||
x+2 | 告警 | RAID array degraded (1 drive bad, 1 hot spare rebuilding) | ||
x+3 | 紧急 | RAID array degraded (2 drives bad, 1 host spare online, 1 hot spare rebuilding) | ||
x+4 | 紧急 | RAID array degraded (3 drives bad, 2 hot spares online) | ||
x+5 | 紧急 | RAID array failed | ||
x+6 | 紧急 | RAID array failed | ||
x+7 | 紧急 | RAID array failed |
在上述的一系列检测中,一般的日志方式只可以看到对此次网络事故的两条记录。第一条是在x+2次时服务从正常变换为告警状态,第二条是在x+3时,状态由告警转变为紧急。
无论何原因,你可能需要在日志文件里对此次网络事故保存有完整的历史记录。可能是有助于你向主管解释事故情况失控是何等的快,也可能是在酒巴里与一堆人谈笑有个好话题...
那么,如果对该服务的紧急状态使能了追踪功能,将会在x+4和x+5时多两个日志事件。这是为什么呢?当打开了状态追踪功能,Nagios将对每一次检测结果进行检查,看此次结果与最近一次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如果输出状态不同而且服务的状态并没有改变,那么这次新检测结果的输出就会被日志文件记录下来。
状态追踪最直接的例子是对一个WWW服务的监控检测。如果check_http检测插件第一次检测时,因一个404错误返回一个告警状态,之后因为期望匹配串没有找到返回一个告警,这可能是你需要知道的情况。如果没有使能WWW服务的告警状态追踪,只会得到第一次转入告警状态时日志(404错误而产生的),但自此之后是因为在返回页面里没有匹配到指定字符串而产生的告警状态不是404错误,这会让你在打开压缩的日志文件包时不知如何下手。
首先,必须断定你真的需要在打包的日志文件里寻找故障根源。你可能是只需要对几个主机与服务打开这个功能而非全部。你可能是只需要对某个主机或某个服务的某几个状态进行状态追踪而非全部。比如,你需要对一个服务的告警和紧急状态进行状态追踪但不需要对正常和未知进行追踪。
对部分主机或服务的状态追踪是否打开使能也跟对该主机与服务做检测的插件有关。如果对于某种状态,检测插件总是返回相同的输出字符串,那就没理由为该服务打开状态追踪功能(--打开也没用,全是一个内容)。
可以在主机与服务对象定义的stalking_options域设置状态追踪功能的打开或关闭。
状态追踪与可变服务相似。但可变服务会引发通知动作和事件处理的执行,而状态追踪纯粹是为了产生详细日志。
需要当心在使用状态追踪时会有一些潜在问题。主要会发生在几个CGI模块(历史状态、报警汇总等)的报告功能中。因为状态追踪会增加一些额外的日志,这些会增大产生故障日志的次数,而生成报告时是以这些数据为基础的。
作为一条通行规则,建议在没有考虑完善之前不要打开主机与服务的状态追踪功能,除非,你确实想要用这个功能。
有些人咨询有关集群主机和集群服务的监控,因而写本文档来解释如何来做,希望这些简单明瞭。
首先来解释一下“集群”。用例子来说明较容易理解。有5台主机来提供DNS解析服务,如果一台宕机,这不算什么,因为仍旧有几台机器在提供DNS服务。如果需要监控这个DNS服务,那么就有5个DNS服务器,这种情况下,这个DNS服务被认为是一个集群服务,它有5个独立的DNS服务构成。虽然需要各自独立地对服务进行监控,但更关心的是整体的DNS服务集群能否正常工作,而不是某个独立的服务工作情况。
如果你有一个主机群来提供高可靠性服务(集群)解决方案,这种情况被认为是一个集群主机。如果一台主机宕机,另一个将接管全部失效主机的工作。一个提示,如果想配置一个Linux集群系统,可以访问高可靠性Linux集群项目。
有几步来监控集群服务和集群主机。下面将尽可能简单地说明。监控集群主机和集群服务有两步要做:
监控集群中的主机与服务元件比较容易。事实上可能你已经做过到了。对于集群服务,只要确保已经实现了对集群服务中的每个服务都已经处于监控状态,如果是一个5台DNS服务组成的集群,要保证定义出了5台域名解析服务对象(可能会用到check_dns插件)。对于集群主机,要确保对集群主机中的每一台都有对象定义(同样必须要给每个主机至少要绑定一个服务)。
监控集群整体可以使用对集群每个元件检测的缓存检测结果。虽然也可以在集群检测的时候对全部元件进行再检测,但有缓存结果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再次浪费带宽和资源来再做一遍呢?缓存结果在哪里?在状态文件中保存了集群中的每个元件的缓存检测结果(假定已经对每个元件进行监控)。那个check_cluster插件被设计为在状态文件中取出缓存检测结果来完成对集群检测。
那个check_cluster插件被设计为从集群中每个独立的集群元件状态结果中提供状态信息来生成集群整体状态。
check_cluster插件可以在Nagios插件软件包(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nagiosplug/)的发行目录中找到。
假定要对一个由3台DNS服务组成的了冗余域名解析服务群进行监控。首先,在做为一个集群监控之前,已经可以各自独立地完成对三个域名解析服务的监控,假定是3台DNS主机分别叫host1、host2和host3,它们上面绑定有名为"DNS Service"的服务。
为了完成对集群监控,需要创建一个"集群"服务对象。然而,在此之前,需要先定义一个对集群服务检测命令配置。假定这个叫做check_service_cluster命令是这样定义的:
define command{ command_name check_service_cluster command_line /usr/local/nagios/libexec/check_cluster --service -l $ARG1$ -w $ARG2$ -c $ARG3$ -d $ARG4$ }
现在就可以创建一个叫"cluster"的集群服务对象了,里面用刚刚定义的check_service_cluster命令来做检测。下面例子将示意如何来做。例子中给出了如果有2个或2个以上的服务处于非正常状态时将会产生一个紧急状态,如果只有1个服务处于非正常状态时将产生告警状态,如果全部正常将返回一个集群服务处于"正常"的状态。
define service{ ... check_command check_service_cluster!"DNS Cluster"!1!2!$SERVICESTATEID:host1:DNS Service$,$SERVICESTATEID:host2:DNS Service$,$SERVICESTATEID:host3:DNS Service$ ... }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在集群检测命令里的第4个命令参数宏$ARG4$里使用了一个逗号分隔的按需服务状态宏列表,这个非常重要!Nagios将当前集群中的每个服务状态ID来填充这些按需宏的状态值(用数值而不是字符串),有关按需主机与服务宏的信息可以查阅这篇文档。
对集群主机的监控与集群服务相类似,当然最主要的不同的组成集群的是主机而非服务。为完成对集群主机的监控,必须定义一个使用check_cluster插件的服务对象。该服务将不属于集群中的任何一个主机,因为绑定在某个主机上时,当它宕机时会使得集群主机的通知无法送出。把这个集群服务绑定在Nagios运行主机上是个好主意。毕竟如果Nagios运行可以对集群检查,如果宕掉,也就无法进行监控了(除非你设置了冗余监控主机)...
不管如何,假定有一个命令check_host_cluster的定义是这样的:
define command{ command_name check_host_cluster command_line /usr/local/nagios/libexec/check_cluster --host -l $ARG1$ -w $ARG2$ -c $ARG3$ -d $ARG4$ }
假设是个3台主机(分别命名为"host1"、"host2"和"host3")组成的集群主机。如果想让Nagios在发现有1台没有运行时送出告警报警,在2台或2台以上时送出紧急报警,那么集群主机的监控会这样来定义:
define service{ ... check_command check_host_cluster!"Super Host Cluster"!1!2!$HOSTSTATEID:host1$,$HOSTSTATEID:host2$,$HOSTSTATEID:host3$ ... }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在集群检测命令里的第4个参数$ARG4$是传递了一个逗号分隔的按需主机状态宏列表。这个很重要!Nagios将会用集群里当前各个主机状态的ID值(数值而不是字符串)来填充按需状态宏。
就这么多。Nagios将定期地检测集群主机的状态并在状态变换时(假定已经使能了该服务的通知功能)送给你通知。注意对于集群里的每个主机成员,可能需要关闭主机宕机等的通知功能。记住,对于一个集群来说,你真正关心的一是某台主机的状态而是集群整体状态。你或许想在主机对象定义里去掉有关不可达通知的功能,这取决于你的网络层情况以及如何现构建集群。
在运行时,如下服务检测属性是可以修改的:
在运行时,如下主机检测属性是可以修改的:
在运行时,如下的全局属性可以修改:
为了在运行时改变全局的、主机的或服务的属性,你需要给出恰当的外部命令给Nagios,在外部命令文件中设置。表格列出的不同属性可以完成对各自不同的属性进行修改。
一个给适应性检测而制作的完整外部命令列表(包括如何使用样例)可以在如下URL中找到:http://www.nagios.org/developerinfo/externalcommands/
注意以下内容:
当Nagios用强制检测方式从远程源接收主机检测结果时(如其他的Nagios分布式实例或分散式安装),由远程资源上报告的主机的状态可能并不能正确地显示在Nagios的视图上。在处于分布式或分散式安装方式下由多个Nagios实例结果中保证正确地显示主机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下图给出分散式安装的简单例子。图中
那么Router-C和Router-D当前应处于什么状态?结果取决于你访问哪个Nagios实例。
每个Nagios实例都有不同的网络状态视图,由于后备的监控服务不可以盲目地从主监控主服务器接收主机状态否则它们会得不到正确的网络状态信息。
由于没有转换主监控服务器(Nagios-A)的强制主机检测结果,Nagios-C将认为Router-D处于不可达,除非它自已得到其真的宕机。相同地,宕机或不可达状态(从Nagios-A)看过去的Router-C和Router-D的视图会使得Nagios-B的视图翻转。
有时你不想让Nagios因为远程的源给出的状态而使得视图中显示宕机或不可达状态而翻转你处于“正确”状态的视图,如分布式环境下,你想让中心监控服务器得到不同的分布节点下的不同网络部分的视图。
默认情况下,Nagios将不会自动地用强制检测的宕机和不可达状态来迁移状态。如果你需要必须使能它。
自动地将强制检测结果进行状态迁移受translate_passive_host_checks变量的控制。使能它将使本地的Nagios实例接收来自远程资源的宕机和不可达状态迁移而改变显示状态。